
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秋粮收购量超1亿吨。这一成绩反映了我国秋粮生产的丰硕成果,为全年粮食安全筑牢了关键支撑。
秋粮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比达四分之三,其收购工作不仅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收益,更是国家粮食储备安全的重要环节。今年秋粮市场呈现三大特点:一是收购进度快,以东北地区为例,玉米收获进度比去年提前,质量总体较好。二是市场购销活,国有粮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,同时民营企业、粮食加工企业等也纷纷加入了收购大军。三是优质优价,高蛋白大豆需求较旺,且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品种;稻谷供应充足,优质优价特征明显。
政策托底与市场调节的协同发力,保障了秋粮收购的平稳推进。今年,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河南、湖南、黑龙江三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,各地准备最低收购价收储仓容超1000万吨,满足了农民售粮需求。同时积极探索提质激励措施,如江苏常熟对优质粳稻给予价外补贴,引导农民种植高品质粮食,推动农业从“量”的增长转向“质”的提升,实现“种好粮、卖好价”的良性循环。
科技赋能与服务升级,为秋粮收购按下“加速键”。从平仓机器人在粮仓内自主行走作业,到多参数粮情AI监测系统为粮仓做“体检”,从智能烘干系统降低损耗,到物联网全程管控储粮环境,一系列智能化手段大幅提升了收储效率与粮食安全保障水平。农民售粮体验显著改善,“几分钟取样、半小时完成”,真正实现了“少排队、快售粮”。此外,针对农民售粮的实际需求,各地推出“一站式”服务,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农户信贷需求,推出“农时服务清单”,为种粮农民提供灵活的资金支持。
多元主体参与与产销衔接深化,进一步激活了粮食市场活力。目前,我国已形成以市场化收购为主、政策性收储为辅的收储格局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优化人员、仓容、资金、运力等要素保障,深化产销合作,加强农企对接。国有粮企聚焦储备粮收购,确保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稳固。深加工企业积极入市,形成收购合力,市场良性循环,既拓展了农民售粮渠道,也增强了产业链韧性。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,从传统收储到智慧粮仓,从农民田间到消费者的餐桌,每一步都凝聚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决心与智慧。秋粮收购超亿吨,体现了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。当前秋粮收购工作仍在继续,各地应持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,维护市场秩序,防止末端出现压级压价、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,确保粮食收购平稳有序,真正实现“颗粒归仓”。(中国经济网记者高原)
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